登录| 注册 欢迎访问信用阿坝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诚信万里行 > 诚信人物·故事 > 丹真夺尔基:义务植树30余年 绿了高原白了头

丹真夺尔基:义务植树30余年 绿了高原白了头

发布时间:2023-09-27| 来源:阿坝文明网

丹真夺尔基:义务植树30余年 绿了高原白了头

  丹真夺尔基,男,藏族,四川省壤塘县上壤塘乡长河村人,1955年8月出生,贡巴拉卡寺僧人,先后获得喇嘛、堪布的职位,现任贡巴拉卡寺民管会副主任。

  丹真夺尔基历来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寺规戒律,模范遵守僧人道德规范,还时常教育身边的僧人要爱国爱教,多行善事,同时提倡环境保护,还身体力行率先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也提倡杜绝乱砍乱伐,为子孙后代造福。

绿水青山的“守护神”

  对于一个花甲老人在山林里,跌跟头或者滑一跤都是十分危险的。1990年丹真夺尔基就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凭着满腔热情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开始在贡巴拉卡寺周围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30余年。30余年来,丹真夺尔基扎根寺庙,以山水为伴,艰苦奋战,建成了面积40亩的“林场”,种植松树、柏树等共8000余株,为绿化环境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成为环境保护的正能量。

  贡巴拉卡寺坐落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上壤塘乡雪木达村的一个山坡上,此处山坡较为平坦,海拔3600多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当地生态遭到极大破坏。丹真夺尔基选择义务植树,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起初,当地人听说他要植树,要把荒山变为绿洲,大家笑他异想天开,然而,丹真夺尔基最初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山上多次调查研究。经过调研,得出结论,山上适合栽种松树和柏树,更坚定了他改变当前面貌、种树改变生态环境的决心。

植树造林的“逆行者”

  由于阿坝州壤塘县上壤塘的地理气候,每年植树的最佳季节是四、五月,每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适合植树。丹真多尔基为自己制定了植树计划,每天至少植树10株,风雨无阻,就这样,每年的四、五月份,丹真夺尔基的身影都会出现在贡巴拉卡寺周围的山上,晴天就戴一顶帽子,雨天就穿个雨衣,他带着虔诚的信仰,用惊人的毅力,怀揣改善生态环境的理想,从不中断。

  每年丹真夺尔基坚持种植600余株松树等树苗,这么多树苗从哪里来,他不顾年老体弱的身体,多次到县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得到县林业局的树苗提供。另一方面,争取到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的资助购买树苗。2002年6月,丹真夺尔基在给树修枝时,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着拐杖执意爬上了山上。

  有年雨季,丹真夺尔基辛苦种植的百余棵树被洪水冲毁,一夜之间毁于一旦;初建“林场”的3年,他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2000余株松树,有500株松树被一种毒草侵扰死了。“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丹真夺尔基说道。在失望、困难面前他没有低头,而是重拾行装,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继续坚持一个人的战争,坚持植树。

不忘初心 做绿水青山的传承者

  如果问丹真夺尔基最想做什么,他一定会说,趁他还能动在山上多种一棵树。丹真夺尔基作为一名高僧大德,淡泊名利,心系群众,义务植树30余年,现在建成40亩的林场,贡巴拉卡寺周边的生态得到修复,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曾经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菌类等山珍实现增收。冬季干旱,但由于贡巴拉卡寺周边山上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政府找错网 党政机关

业务主办单位:阿坝州大数据中心

业务单位:阿坝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技术支持:成都数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