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糯米!颗粒饱满白净!”“米质不好,黄粑可就丢魂啦!”晨光熹微,56岁的查隆琼指尖掠过糯米堆的沙沙声,是她二十年如一日检验原材料的序曲;灯光下忙碌的侧影,总是第一个点亮车间的风景。这位23年前从街头竹篮小摊起步,到开办了位于月江镇的宜宾市查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女企业家,对原材料的较真从未改变。
当供应商抬着新季红糖送进厂房,查隆琼利落地掀开纸箱。“夏天更要验!”她掰下一块糖细细端详。长期合作的供货商杨进早已习惯这般严谨:“查总对品质要求高,结款更是从不拖延!”二十年合作沉淀的信任,让每次开箱验货都成为温暖的仪式。
“油粒要匀!”操作间里,查隆琼正指导新员工切制猪板油。刀光起落间,油脂化作细密晶莹的颗粒。这份对工艺的执着,让查氏黄粑相继赢得“宜宾名小吃”“地方民间好味道”“宜宾特色名小吃”“宜宾名优特产”四项荣誉,成为舌尖上的宜宾名片。
“工资月月准时发!”工人彭万梅一边忙碌,一边介绍。她抬手擦汗时笑容朴实,“上班离家近还能照顾老小,这份踏实比啥都强!”如今宜宾市查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周边村镇提供60余个岗位,其中七成是留守妇女。
暮色漫过墙上的“爱心企业”牌匾格外显眼。“就想把这口老味道传下去!”蒸笼腾起的热汽模糊了她凝视老照片的视线。问及经营之道,她字字铿锵:“原料关把紧!手艺守牢!让顾客吃出良心味!”
望着冷链车驶出厂区,查隆琼眼角的笑纹浸着暖光:“我希望让家乡味走得更远!”二十三载光阴流转,竹篮小摊已化作标准化厂房,唯有蒸笼里不散的甜香,始终飘荡着她融进米浆的承诺——“做食品就是做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