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首砥砺前行的奋斗诗篇;
十年,一部履职奋进的动人乐章;
十年,一幅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
《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的十年,是阿坝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有关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征信业健康发展决策部署,坚定践行“征信为民”理念,持续推进覆盖全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升征信服务普惠质效而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的十年。
十年来,阿坝州征信业在“党委总揽、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联动、金融机构参与”机制下,逐步形成了“资源统筹抓管理、信用先行控风险、评级授信筑基石、信用培育强带动、融资对接助发展、诚信宣教育文化”六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充分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浇灌培育“诚信之花”绽放阿坝高原。
十年·举旗定向,机制引领强保障
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指示精神,人行阿坝中支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先后推动出台《阿坝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阿坝州农村及旅游文化产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实施方案》《阿坝州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构建完善发改、人行、乡村振兴部门“三牵头”、州县乡村“四联动”的工作机制体系,强化各层级、各部门同向发力,确保全州征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011年,推动出台《阿坝州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支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为全州推广复制积累经验,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2013年,推动出台《阿坝州旅游文化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旅游文化产业信用体系建设,并被纳入州委州政府工作规划和金融扶贫工作要求中。
2014年,结合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将农村信用体系及旅游文化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到全州13县(市),标志着阿坝州全面推开信用体系建设。
2016年,推动出台《阿坝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2016—2020年)》,进一步强化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扶贫政策的衔接配合。
2018年,推动出台《阿坝州农村及旅游文化产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信用主体评价机制,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进行配套激励,全面优化区域信用环境,有力助推“信用阿坝”建设。
2022年,推动出台《阿坝州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着力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新的“阿坝路径”。
十年·革故鼎新,厚植信用促发展
聚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人行阿坝中支不断创新征信工作组织管理体系。牢牢把握“用信”这个关键,将其作为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进行评级授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信用评定、信用培育、信用创建、信用救助和诚信宣教为抓手,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助力提升涉农主体金融获得感。
创新开展“ABCD信用村+星级信用户”评级授信。推动农户授信额度与行政村和农户信用评定结果“双挂钩”,信用贷款额度大幅提升。全面完成1090个行政村ABCD信用等级评定全覆盖,为评定的12.91万户信用农户授信97.66亿元、已用信33.66亿元,分别较评定前提升52%、69%;其中,A级信用村五星级信用户最高授信可达40万元。相关工作成效,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务院政府网报道。
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定”全覆盖。按照“三年全覆盖”目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5800户,评定进度超过60%;评出信用主体近3500户、占比60%,累计授信10.4亿元、已用信7.5亿元。
开展“涉农信用提升培育”专项行动。在行政村信用评定全覆盖基础上,引导2.9万户农户、89个行政村、19个乡镇实现信用等级提升,“三类信用主体”覆盖面分别提升29%、15%、31%;“一对一”培育提升28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促成融资4000余万元;指导若尔盖启动创建“信用县”。
创建“十百千”信用示范主体。围绕全州“三家园”建设重点领域对象,推动创建149个信用示范村、1578家信用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00余名信用示范带头人,累计提供近8亿元信用贷款,打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信用融资“高速路”。
做实农村信用救助。针对全州受疫情、自然灾害等非主观因素失信的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度困需求,精准识别救助对象536户;丰富农村信用救助工具箱,对525户救助对象的14.03亿元贷款实施救助,减、免、缓交利息约4209万元。
紧抓宣教树牢诚信价值观。落实“一行(多行)一校一队”工作机制,推动阿坝师范学院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首家开设征信教育必修课,引导全州320余所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多形式的校园宣教活动;深挖民族诚信传统文化价值,充分运用信用柔性约束作用,联合多部门推动“信用”融入村规民约,助力乡村“三治融合”,潜移默化深植诚信理念,促进乡风文明。
十年·初心如磐,为民解难显担当
深入践行“征信为民”理念,始终围绕有效解决征信便民利企方面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补短板、兜底线,将征信的旗帜插遍雪域高原、闪耀藏寨羌村,飘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助企纾困一线。信用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和市场主体,切实提升征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助力脱贫攻坚。联合财政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对606个贫困村、2.3万余户贫困户全覆盖完成信用建档,授信1.89 万户、金额6.54 亿元,用信1.26 万户、金额5.2 亿元;创新“信用+信贷+贫困户+N产业”联结方式,创建21个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信用示范基地,累计提供信贷支持5.29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2户989人,户均增收2000余元。
助推乡村振兴。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目标,依托“天府信用通”平台,共享8500余户涉农主体信用信息超过5万项;深化信用信贷联动,全州涉农产业信用贷款余额超过18亿元、同比增长约16%,100个示范乡(镇)、村信用贷款余额近4亿元、同比增长27.2%;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农户信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下降12%。
支持实体经济。联合市场监管、经信等部门,持续开展“信筑商巢”专项行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工程”,运用“天府信用通”平台发布1500余户(次)融资需求、400余户次培育清单,累计提供信用档案查询服务2.6万次;支持441户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天府信用通”、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等平台,促成融资789笔、金额101.64亿元。有力支持全州中小微民营企业克服疫情影响,为稳企保岗提供了有效支撑。
改进提升征信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偏远农牧区群众获取征信服务难题,在全州9个征信查询网点空白县域,推动布放征信查询自助机具16台,实现全州征信服务县域全覆盖,边远农牧区群众“足不出县”即可就近查询征信报告。为进一步便利少数民族群众,升级自助查询机藏汉双语服务,并在网点配备懂藏羌民族语言的服务人员,制作藏汉双语指示标识和业务、宣传资料,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征信合法权益,助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做好震后征信服务。“8·8”九寨沟地震、“6·10”马尔康震群型地震后,“格桑花—立信”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深入一线,全面排查、梳理群众和企业受灾情况、收集纾困诉求,同步解读信用政策、宣传征信知识。指导金融机构高效落实受灾信贷资产征信纾困措施,便捷发放信用贷款支持受灾群众和企业应急度困,以实际行动践行“征信为民”理念、彰显征信担当。
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中心支行
成都银行阿坝分行
宣